眾所周知,今年的7月1日起,“禁抗令”已在我國全面施行。除中藥和抗球蟲藥外的所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正在退出中國養殖業的舞臺。
禁止抗生素,實行“綠色養殖”,是我國養殖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也是為終端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提供保障。但另一方面,抗生素的“退出”,無疑將對國內養殖產業產生一定影響。無抗后,飼料成本是否會上升?上升多少?腹瀉率會上升到那種程度?養殖存活率又會遭受怎樣的變化?生長性能、料比會有怎樣的變化?種種問題都是對替抗產品的拷問!
目前,常用的飼料替抗功能性添加劑產品種類主要包括:酶制劑及酸化劑和改善適口性的植物精油等。其中酶制劑可提高飼料的消化率和利用效率,益生菌可維護腸道平衡性和完整性。酸化劑可降低胃腸道的pH值,提高消化酶活性等。同時微生物制劑、生物發酵飼料、肽類產品等也都加入到替抗大家族中。
而比選擇替抗產品更為關鍵的是,擁有科學而系統的替抗理念。從歐美等已經禁抗的國家經驗來看,可以肯定的是“替抗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把豬場管理和替抗技術密切配合,全面提升。
而在無抗時代,養殖現場對飼料、養殖管理、環境控制、生物防控等都會有更高的要求,更多的飼料企業也將從單純的輸出飼料產品向為豬場提供技術支持和管理指導轉型。如何讓水、飼料潔凈又營養?如何降低牧場中的有害微生物?如何保證腸道功能健全?替抗產品如何科學評估?如何實現精準飼養?這些都是無抗之后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真正實現“無抗”不可忽視的環節和細節。